昨天在「一個好人~人工緣份製造機[二十]」裡面看到又是高教授的一句話:
「…大學生要培養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,而不是尋找答案的能力。」
究竟兩者有何差別?
起初,剛看到這句話的瞬間,還很明確的看到那條界線。
看到下一段文字,那條界線就崩潰了!很迅速地。
接著就是環繞在這界線上的各種猜測,直到現在。
想著想著,開始尋找比較具體的解答可能,例如…
狀況:遊戲玩到一半,卡關了…
方案1:回頭嘗試其他方法,尋找線索。
方案2:上網找攻略。
(這就讓我想起沒多久前介紹的World of Goo,OCD真是個令人惱羞的機制)
狀況:料理時,手上有著以往沒組合過的食材…
方案1:喔~管他這麼多,參在一起就對了!
方案2:上網找食譜。
(網路真棒!)
狀況:Code中,跳出素未謀面的錯誤訊息…
方案1:HI~錯誤訊息你好嗎?
方案2:老師!我來了!!
(嗯…老師跑哪去了?)
狀況:和閃光初嘗禁果之時…
方案1:Oh~Baby,照感覺來就對了!
方案2:(撥打手機)…喂~阿爸(各式親朋好友)ㄟ,指導一下。
(喔~美國派真是一部奇妙的影片…)
看來再想下去,似乎會越來越糟糕(?),就此打住了。
答案到底是什麼呢?有可能作者後續會寫到,抑或者就無消無息。
說不定,等待劇情解答與自我幻想思考,就是一種呢?
–End